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

亚洲最古老沙鸡化石揭示600万年前青藏高原生态

亚洲最古老沙鸡化石揭示600万年前青藏高原生态

亚洲最古老沙鸡化石揭示600万年前青藏高原生态

干旱临夏鸟化石(左)与基于CT扫描数据的干旱临夏鸟彩色图像(右)。科研团队 供图

中新网北京4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科学家团队在临夏盆地中新世晚期地层发现一件距今约600万至900万年的沙鸡化石,是目前已知亚洲最古老、保存最完整、且具有关联骨骼的沙鸡化石,为了解当今中国沙鸡特别是西藏地区沙鸡的演化、青藏特有的高原生态系统及特有物种提供了关键证据。

古生物领域这一重要发现及研究由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人员李志恒、托马斯·斯迪德海姆(Thomas Stidham)、邓涛、周忠和共同完成,科研论文近日已获国际学术期刊《生态学与进化前沿》在线发表。研究者将最新发现的沙鸡化石命名为干旱临夏鸟,意为“一种来自临夏地区并且生活在干旱环境下的鸟类”。

科学家们介绍,沙鸡为沙鸡目鸟类的统称,包括16个现生物种,尽管其名字听起来与鸡关系紧密,但事实却与鸽类互为姐妹群,生活在欧洲、亚洲和非洲最干燥和最干旱的地区(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干旱带)。这类主要以种子为食的鸟类具有一项独特的适应干旱地区生活的能力,雄性沙鸡能够利用胸部和腹部的羽毛收集水,然后飞回远达10多公里以外的巢穴哺育口渴的雏鸟。

干旱临夏鸟生存的年代距今约600万至900万年,当时青藏高原海拔持续快速上升,季风气候加强,中亚的内陆地区气候持续走向干旱。干旱临夏鸟化石发现于海拔2000米以上,这一海拔高度显然远远超过除目前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西藏毛腿沙鸡以外的所有种类的沙鸡。鉴于现生沙鸡对干旱环境的出色适应,研究者据此推测临干旱夏鸟可能在数百万年前就已经快速适应干旱且山峦叠嶂的青藏高原的东北缘。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也干旱,但该地区的其他化石显示中新世当时的生态系统却十分多样。研究者形象描绘说:“如果走在位于六、七百万年前的青藏高原的边缘,那里看起来或许就像是一部关于记录非洲稀树草原野生动物面貌的纪录片,地平线上,目之所及,鬣狗、大象、犀牛、猪、羚羊、马、鸵鸟、秃鹫、猎鹰这些耳熟能详的动物的远古亲戚随处可见,当然也包括临夏鸟的身影。”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dawei

【声明】:135手机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为您推荐

称台积电拿下苹果5G射频订单最快有望应用于新一代iPhone14

据台媒报道,供应链传出,台积电凭借先进制程挤下三星,拿下苹果5G相关射频(RF)芯片订单,最快有望应用于今年推出的新一代iPhone 14。 对此,台积电不评论单一客户订单动态。市场人士分析,相关芯片将采用台积电6纳米制程生产,预期年需求将超过15万片。业

联发科如何借5G脱胎换骨

打从进入5G市场开始,联发科就不断强调要在「技术」上领先,执行长蔡明介也公开宣示「我们绝不落后」。因此不论是在芯片的性能规格方面,或者解决方案推出的时程,联发科都不断地采取积极主攻的态势,处处给竞争对手压力,甚至让高通破天荒的挺身出来捍卫自

6G研究应该未雨绸缪

由于 5G 还处于开发和部署阶段,现在规划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似乎还为时过早。实现无处不在的 6G 在技术、监管、地域和教育等方面还有重重挑战。然而,考虑到当前一代技术设定的宏伟目标,现在就开始准备应对这些挑战并非操之过急。 这种新一代无线技术有望实

基于联盟博弈的D2D网络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通信网络对容量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可用的无线资源日益匮乏,为了缓解通信资源紧缺的问题,5G通信系统引入了终端直连(D2D)通信技术。D2D通信是蜂窝网络中彼此邻近的设备不经过基站转发,直接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1]。通过允许其用户复用蜂窝资源进行数据传

高通展锐芯片齐发 5G芯片商用迈入战国时代

如今疫情之下,5G芯片市场却热度不减,近两周新品频发。2月26日,紫光展锐发布了旗下新一代5G SoC芯片虎贲T7520,同一天高通发布了骁龙XR2平台、8cx 5G芯片组。2月18日,高通还对外发布了第三代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骁龙X60。 集邦咨询分析师姚嘉洋向21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