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

专家:新冠疫苗最快年底可紧急应用 陈薇团队或拔头筹

疫苗的进展还是很乐观!

副标题#e#

(原标题:高福:新冠疫苗最快年底可紧急应用 专家称陈薇团队或6月底拔头筹)

据4月20日北京日报报道,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在中国疾控中心援鄂医疗队返京的欢迎仪式上透露了新冠疫苗的研发情况。

高福称,对于疫苗研发的时间表,如果按正常流程,可能要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才能研发出来。但如果疫情走势加剧,可能会在应急的情况下,在年底给一部分人,比如说医务人员使用。对于紧急状况下的疫苗首批使用对象,他特别强调,第一,一定是在紧急情况下才会在年底使用;第二,不会先给普通健康人使用。

专家:新冠疫苗最快年底可紧急应用 陈薇团队或拔头筹

高福透露,目前我国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已经进入二期临床,有的灭活苗已经进入一期临床,还有一些灭活苗正打算进入一期临床,还有一些其他的重组蛋白疫苗也很快会进入一期临床。

4月22日,疫苗专家陶黎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他预测特定人群在6月底就可以使用,现在处于临门一脚,但基于目前对安全性和动物有效性数据,给人体接种疫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这对全球抗疫来说也将起着决定性力量。

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团队发布的一份持续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4月8日,有115支新冠疫苗处于开发过程中,其中78支已确认为活跃状态。虽然大多数进行中的项目仍处于探索或临床前阶段,但最近有5支候选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灭活疫苗产能不太可能高,但转基因组分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很可能产量很大,供全球接种也不是问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合作的疫苗从进展上看是最快的,而且也适合量产,在此次疫苗之‘战’中或拔得头筹。“陶黎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陈薇团队研制的疫苗或拔头筹

近日中国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宣布,目前,已经有三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腺病毒载体疫苗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这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

4月14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公布了目前中国研发疫苗的进度,同时有5条技术路线在推进。军科院与康希诺研制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Ad5-nCoV已经进入二期临床试验,是全球最快的进展速度。

具体目前的进展,康希诺方面并没有公开,相关负责人也婉拒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其官方微信更新日期也停留在3月17日晚,发布了“全国首款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获批进入临床”的消息。

不过,一位接近康希诺的投资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参照埃博拉,时间上应该会比高福院士提出的年底使用的时间要快。

“形势不等人,如果已经有99%的把握,是否一定要等到100%呢?”陶黎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6月底关于安全性和抗体的数据大致就可以确认,或者说有足够把握了,唯一需要确认的就是接种人体是否真的可以保护,虽然无法100%确认,但把握很大。

陶黎纳分析说,6月底陈薇团队与康希诺合作疫苗有望最新使用。“只要基于S蛋白的疫苗有一个成功了,其他当然都可以成功。就好比我第一个造出轮子,证明可以借助轮子提高出行效率,那么其他人按同样的原理造轮子,没理由不行吧。”

陶黎纳进一步指出,具体来说,研究人员需要分别用S蛋白和活病毒,从两个角度去验证抗体的效果。如果两种抗体都得到了效果验证,且发现S蛋白抗体高=中和抗体高,S蛋白抗体低=中和抗体低,那么以后接种完疫苗验证效果,只需要验证S蛋白抗体或中和抗体中的一种即可,哪一种抗体验证起来方便就用哪一种。

陶黎纳指出,陈薇团队与康希诺合作的疫苗,目前临床进展速度最快,而且适合量产。灭活疫苗产能不太可能高,但转基因组分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很可能产量很大,供全球接种也不是问题;而且灭活疫苗至少要接种2剂,现在试验的有接种3剂的。

中国被认为是能够最早推出疫苗的国家

较之于研发抗新冠病毒新药,疫苗来得更为迅速。而且,若研发成功,将对全球抗疫起着决定性作用,各国也在积极研发中。

环球时报报道称,当地时间4月21日,英国卫生大臣马特·汉考克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英国将于本周四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汉考克介绍,该疫苗是由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的。

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团队发布的一份持续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4月8日,有115支新冠疫苗处于开发过程中,其中78支已确认为活跃状态。虽然大多数进行中的项目仍处于探索或临床前阶段,但最近有5支候选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在确认活跃的78支候选疫苗中,56支(72%)来自私营或者企业开发者,其余22支(28%)来自学术机构、公共部门和其他非营利组织。从地区来看,36家(46%)开发者来自北美,14家(18%)来自中国,14家(18%)来自除中国外的亚太地区,另外14家(18%)来自欧洲。

中国被认为是能够最早将疫苗推向市场的国家。

参考消息网4月22日援引相关媒体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前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中国或将在新冠疫苗的研发及投放市场速度上超越美国。“中国可能最先获得疫苗。跟我们相比,他们能更早地将之推向市场。”

在陶黎纳看来,如果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统筹安排下,没必要上那么多研发计划,10个左右就够了,5种技术路线各2个即可。关键是产能要部署好,中国、美国等疫苗大国是重点。

实际上,疫苗研发投入巨大。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哈切特在4月15日盖茨基金会第23期线上媒体研讨班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研发新冠疫苗预计将需要20亿美元的资金,希望未来能获得更多的援助。

CEPI是为应对新型传染病而创立,主要是集合公营和私营领域、基金会等各方力量加速疫苗研发,并将疫苗供应给需要的人群。

盖茨基金会也表示,虽然全球目前尚未就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所需的资金总额达成共识,但这一数字绝非任何一家捐赠方可以独自承担的。国际社会必须在未来几个月内协调一致,汇聚各行各业的力量,调动所需的数十亿资金。

目前,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等机构已做好协调新冠肺炎疫苗开发和交付的准备工作,但它们仍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其他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等)、各国政府和私营企业都需要对高风险的备选疫苗生产进行投资。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盖茨基金会在成立之初就希望通过“催化式慈善”多维度创新来解决问题。

#p#副标题#e##p#分页标题#e#

她举例说,全球的疾病负担主要由传染性疾病造成,而传染性疾病负担的9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但是,全球对这些传染病的研发投入非常有限。从1975年至今,世界上成功上市的新药总数约为1500个,其中针对传染病的新药只有20个,占比不到1.5%。

理查德·哈切特说,中国研发备选疫苗需要在有新冠疫情的国家进行临床试验,这个阶段与CEPI、Gavi、世卫组织合作至关重要,CEPI非常乐意与中国政府和中国伙伴合作。“多边合作能够推进疫苗有效性评估,以便让全球尽快用上疫苗。”

谈到疫情中的国际合作,比尔·盖茨近日表示,“国际社会必须明白,只要尚有一处存在新冠疫情,我们就必须视其无处不在,并为此采取行动。要战胜这一大流行病,国际社会需要确保前所未有的高度合作。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dawei

【声明】:135手机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为您推荐

称台积电拿下苹果5G射频订单最快有望应用于新一代iPhone14

据台媒报道,供应链传出,台积电凭借先进制程挤下三星,拿下苹果5G相关射频(RF)芯片订单,最快有望应用于今年推出的新一代iPhone 14。 对此,台积电不评论单一客户订单动态。市场人士分析,相关芯片将采用台积电6纳米制程生产,预期年需求将超过15万片。业

联发科如何借5G脱胎换骨

打从进入5G市场开始,联发科就不断强调要在「技术」上领先,执行长蔡明介也公开宣示「我们绝不落后」。因此不论是在芯片的性能规格方面,或者解决方案推出的时程,联发科都不断地采取积极主攻的态势,处处给竞争对手压力,甚至让高通破天荒的挺身出来捍卫自

6G研究应该未雨绸缪

由于 5G 还处于开发和部署阶段,现在规划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似乎还为时过早。实现无处不在的 6G 在技术、监管、地域和教育等方面还有重重挑战。然而,考虑到当前一代技术设定的宏伟目标,现在就开始准备应对这些挑战并非操之过急。 这种新一代无线技术有望实

基于联盟博弈的D2D网络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通信网络对容量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可用的无线资源日益匮乏,为了缓解通信资源紧缺的问题,5G通信系统引入了终端直连(D2D)通信技术。D2D通信是蜂窝网络中彼此邻近的设备不经过基站转发,直接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1]。通过允许其用户复用蜂窝资源进行数据传

高通展锐芯片齐发 5G芯片商用迈入战国时代

如今疫情之下,5G芯片市场却热度不减,近两周新品频发。2月26日,紫光展锐发布了旗下新一代5G SoC芯片虎贲T7520,同一天高通发布了骁龙XR2平台、8cx 5G芯片组。2月18日,高通还对外发布了第三代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骁龙X60。 集邦咨询分析师姚嘉洋向21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