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

出境游从业者:熬了半年业绩依为0 咬牙坚持盼”解冻”

“4月初,我们的老板终于坐不住了。但当时出境游从业者转型卖货的实在太多了,老板无奈之下成为某教育机构的代理,带领我们团队做起教育咨询行业。”从业7年的李

各大商圈逐渐开放了,网红餐厅也逐渐开业。很多在疫情期间沉睡的行业,正在渐渐苏醒。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发现,对出境游从业者而言,行业依然“冰封”。经历了100多天的沉寂,他们的心情从开始的意外到焦虑再到平静。在这段出境游暂停的日子,他们从寒冬等到炎夏,但行业复苏的迹象依然遥遥无期。

曾经,他们是带领旅客们周游世界的领队,是为出境者制定计划的规划师。如今,昔日的热闹都与他们无关。2020年已经过半,但大部分出境游从业者的业绩仍然是“0”,这让他们焦虑不已,内心忐忑。而在近期,昔日明星出境游企业世界邦旅行网的陨落,也让很多出境游从业者揪心。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他们一面转型开展副业维持生计,一面时刻关注政策动向,期待出境游解冻的那一天……

出境游从业者:熬了半年业绩依为0 咬牙坚持盼


副业收入低 国内游难分羹

“副业收益杯水车薪,国内游市场很难分羹,期待出境游早日复苏。”

–口述者:陈贝贝,36岁,从业12年

我在旅游业做了12年,从开始的国内游到出境定制游,各种产品均有参与。

每年春节,也是我们出境游产品的小旺季。但今年的春节,只能用惨淡来形容了。最开始听到疫情的消息,我们最担心的是旅客的安全和回程问题,那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一些退改订单。

大批退改订单处理完之后,我们才意识到,危机来了,不仅收入没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很困难。疫情的这几个月,我们的高管主动降薪,员工仅仅有微薄的工资补贴。

这次疫情对于整个行业的冲击真的非常大,现在国内市场慢慢恢复,但境外游依然遥遥无期。这几个月,曾经并肩奋战的伙伴都转向其他行业。有人待业在家、有人寻找新的工作岗位,大部分人还是线上卖货。

外界认为我们自救的手段很多,但只有行业里的人才知道,除了尽可能减少开支,我们开源的收益其实杯水车薪。在卖货领域,疫情催生线上直播等业态兴起,旅游平台本身聚合的流量就不多。以我自己为例,疫情期间,我休整一段时间之后,也开始投入零售业,在朋友圈卖货。从开始在朋友圈销售产品到现在,我已经坚持了3个多月,但收益不到8000元。说实话,现在的副业,只是勉强维持生活。

国内旅游市场领域,本身竞争十分激烈饱和,境外旅游商想要分羹难上加难。况且现在连跨省游都没有开放,很多旅客也选择自驾的方式进行短途旅游,留给旅行社发挥的余地非常低。

即便行业现在很困难了,但我还是想在出境游行业坚持下去。做旅游那么多年,每次有客户咨询,很快就能洞察他们的需求。毕竟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如果盲目进入另外一个行业,之前在旅游业积累下来的人脉和资源就全部丢弃了。

另一个让我非常担忧的问题,比起国内旅游,出境游的资金周期周转更长。为了能够用更低的价格拿到更好的资源,我们常常提前几个月给海外客户付预付款,用优惠的价格定制到优质的资源,再售卖给国内的旅行社或者消费者。但在现在,我们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此前预定的产品资源有的已经到期,但却没有消费者,该部分资源平台要承担一部分资金压力和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此次疫情的时间跨度太大,旅行社基本都是勉强维持,我们也没有充裕的现金流预定新的资源。即便境外市场复苏,我们也没有好的资源提供给客户,这让我觉得十分揪心。

目前公司最新通知是,根据6月的情况,看7月能否尝试承接一部分国内游业务。对于境外游业务,公司的预判是明年才可能有机会复苏。

老板带着员工转型做教育

“老板熬不住了,转型带我们集体做教育,感觉行业的信心越来越不足。目前没什么激情,只能一边干副业,一边慢慢等待。”

–口述者:李可森,28岁,从业7年

大学毕业之后,我就进入国内一家大型旅行社从事旅游咨询工作。今年是我从事旅游行业的第7个年头。没有料到,我竟然也遭遇了从业的“七年之痒。”

近两年,出境游的发展趋势一直上扬。相比几年前传统的跟团游,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偏好定制深度游。即便价格高一些,也希望获取更好的体验感,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而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可观收益。

在今年春节前期,我接到了很多出境游的咨询订单,也签订了一些订单。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完全打乱了计划,当时签订订单的旅客均没有出境,我个人的提成也变成0。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公司在复工时间上有过几次反复。最开始是在1月收到通知,上班直接被推迟到2月,后来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的复工时间推迟到3月。

今年3月,我所在的旅行社终于复工了。但所谓的复工,仅仅是名义上的一个口头通知。由于疫情的影响,公司的业务完全处于停滞状态。3月整整一个月,我们团队都很焦灼。国内的疫情逐步好转,但国外的情况却每况愈下。我们的产品主要都是出境游,而现在我们颗粒无收。

疫情期间,我们每个人每月只有1000元左右的基本工资。比起一些专门做定制游的服务商,我们的成本可控,即便没有订单,主要负担的也只有门店租金和人员工资。整体而言,可以勉强支撑过去,等待行业复苏。

直到4月初,我们的老板终于坐不住了。但当时出境游从业者转型卖货的实在太多了,老板无奈之下成为某教育机构的代理,带领我们团队做起教育咨询行业。

相较出境游,教育行业的客单价更高。但比起旅游业,教育行业的客户很难撬动。由于教育是需要投入较长时间学习的领域,很多客户也需要较长的决策周期。目前,我在这个领域还没有产生订单。而在出境游领域,只要时间可控,价格合适,客户很快就会决策。

最近,关注到一些出境游平台倒下的消息,我们的心情也很失落。但现在连跨省游都没有放开,境外定制游平台的成本压力更大,与其勉强维持着还不如另谋出路。在叹息之余,我的心情也是平静的。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感觉到明年,行业复苏的迹象都很微弱。行业明显缺乏信心,我们也没有什么激情。只能一边干着副业、一边慢慢熬了。

(应受访者要求,陈贝贝、李可森为化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dawei

【声明】:135手机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为您推荐

称台积电拿下苹果5G射频订单最快有望应用于新一代iPhone14

据台媒报道,供应链传出,台积电凭借先进制程挤下三星,拿下苹果5G相关射频(RF)芯片订单,最快有望应用于今年推出的新一代iPhone 14。 对此,台积电不评论单一客户订单动态。市场人士分析,相关芯片将采用台积电6纳米制程生产,预期年需求将超过15万片。业

联发科如何借5G脱胎换骨

打从进入5G市场开始,联发科就不断强调要在「技术」上领先,执行长蔡明介也公开宣示「我们绝不落后」。因此不论是在芯片的性能规格方面,或者解决方案推出的时程,联发科都不断地采取积极主攻的态势,处处给竞争对手压力,甚至让高通破天荒的挺身出来捍卫自

6G研究应该未雨绸缪

由于 5G 还处于开发和部署阶段,现在规划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似乎还为时过早。实现无处不在的 6G 在技术、监管、地域和教育等方面还有重重挑战。然而,考虑到当前一代技术设定的宏伟目标,现在就开始准备应对这些挑战并非操之过急。 这种新一代无线技术有望实

基于联盟博弈的D2D网络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通信网络对容量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可用的无线资源日益匮乏,为了缓解通信资源紧缺的问题,5G通信系统引入了终端直连(D2D)通信技术。D2D通信是蜂窝网络中彼此邻近的设备不经过基站转发,直接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1]。通过允许其用户复用蜂窝资源进行数据传

高通展锐芯片齐发 5G芯片商用迈入战国时代

如今疫情之下,5G芯片市场却热度不减,近两周新品频发。2月26日,紫光展锐发布了旗下新一代5G SoC芯片虎贲T7520,同一天高通发布了骁龙XR2平台、8cx 5G芯片组。2月18日,高通还对外发布了第三代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骁龙X60。 集邦咨询分析师姚嘉洋向21世

返回顶部